图片
小编找到了这幅作品的三幅字帖,一本近距离对临字卡,一幅恢复为长卷的重制版复制品,一幅经折装复制品,喜欢这幅作品的书友可以看看下面链接。米芾,“宋四家”之一,他初名黻,后改芾,字元章,号襄阳漫士、海岳外史等,因其行为举止癫狂不羁,又被时人称作“米癫”。图片
其书法风格独特,自成一派。他擅长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多种书体,其中又以行书成就最高。其书法用笔特点鲜明,善于在正侧、偃仰、向背、转折、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。起笔往往较重,中间稍轻,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,捺笔变化丰富,勾也独具特色。米芾自称“刷字”,这体现了他用笔的迅疾与劲健,其书法作品无论是大的诗帖,还是小的尺牍、题跋,都具有痛快淋漓、欹纵变幻、雄健清新的特点。他还开创了“八面出锋”的笔法,在完整继承古人笔法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变化,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笔法。在结构上,米芾喜欢以斜取正,无论是整体趋势还是单个笔画,都显示出这种特点,其结体险怪奇异,给人耳目一新之感。章法上,他错落有致、不拘一格,重视整体气韵又兼顾细节完美,书写时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图片
这幅作品创作于元丰四年(1081年),米芾时年31岁,属于其早期作品的典型代表。这一时期的米芾,正处于书法风格的重要探索与形成阶段,开始尝试融合唐人笔法,并上追魏晋,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。图片
米芾在书写《离骚经》时,多起笔藏锋,入纸后回锋、衄搓处理得十分丰富,展现出极高的用笔技巧。行笔过程中,中锋与侧锋并用,中锋取其劲挺,侧锋取其灵动,两者相互配合,使得笔画劲利爽逸,八面出锋,险绝奇宕。在转折处常提笔侧锋直转而下,干净利落,毫不拖泥带水。在一些笔画的处理上,他还会运用牵丝映带,笔画之间的紧密呼应,使整个字乃至整行字都气脉贯通,作品浑然一体。图片
在结字上,米芾追求“稳不俗、险不怪、老不枯、润不肥”的境界,将裹与藏、肥与瘦、疏与密、简与繁等对立因素巧妙融合。骨筋、皮肉、脂泽、风神俱全。同时运用欹侧的手法,打破传统结字的平稳,字多往右上舒展,整体却错落有致,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。图片
作品为纸本墨迹册页,凡二十六开,每开二幅,每幅五行,每行字数不一,通篇两千四百余字,首尾完善,堪称至宝。整幅作品在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完美。在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,整幅作品气韵生动,浑然一体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